当前位置 首页 玩火 支 教(23)

《玩火》支 教(23)

作者:肖仁福 字数:665 书籍:玩火

  姚以宾从军营大牢出来,天天闷在家里不敢出门,一是鼻青脸肿的,没法出去见人,与此相关的是内心创伤惨重。从大牢里出来,有如从地狱里爬出来,非人的严刑折磨赶走了姚以宾的真魂,他从骨子里自轻自贱:一个小老百姓是什么?什么也不是!就像一只小鸡,说杀就让人给杀了,没死就算拣了一条命。

  每当回忆起吊在大房子梁柁上的粗绳,还有大牢里的稻草,姚以宾就胆战心惊,无名的恐惧不时地袭击着他。有时他什么都没想,坐着坐着,猛地全身爆发出一阵激烈的颤抖。

  这时,他左眼的下眼皮一直连着嘴角,也跟着突突地跳,好像有一条虫子从皮里肉外快速地钻过去。姚以宾在家养了八天,脸上的肿全消了,他不断地对着玻璃镜子端详自己的脸,左眼眶下边多了一圈儿黑,张开嘴,上边掉了一颗门牙。他对着镜子咧咧嘴,越看心里越堵得慌。后来跑了两趟西单,花钱把门牙镶上了,镶牙回来,觉得嘴里胀乎乎地难受。

  呆在家里的姚以宾喜怒无常,他怕嘈杂,他需要安静,不愿意听人说话,一听到胖老婆、两个小子的说话声,心里就烦得要死。他冲着他们大声吼道:“都给我滚出去!”孩子老婆就悄没声地溜出屋去。等他们娘仨全走了,屋里没人,他又害起怕来。姚以宾从骨子里害怕孤独,剩他一个人的时候,姚以宾会突然大喊:“人呢,都他妈死绝了?”有一回,胖老婆进来晚了,姚以宾“哗啦”一声掀翻炕桌,茶壶、茶碗统统落到地上,摔得粉碎,他老婆吓得大气儿也不敢出,以为他疯了。

  胖老婆偷偷对大小子说:“你爸的脾气越来越坏了。”从此,大小子和二小子像避猫鼠似的,不敢和他爸面朝面儿。一天三顿饭,都偷偷挤在厨房里吃,吃了爸爸的剩饭剩菜,一抹嘴赶紧颠人。胖老婆在厨房刷锅洗碗,也不敢弄出一点声儿来,收拾完了,再也不敢到街坊那里去聊天,提心吊胆地坐在厨房里,什么时候姚以宾叫她,她才麻溜儿地进到屋里来。

  说也奇怪,经过这场大灾大难,姚以宾反倒把大烟戒了,白酒却是越喝越邪乎。每天,姚以宾都起得很晚,早晨只喝茶水,晌午和晚上都要喝酒。胖老婆叫大小子买了两瓶烧酒放在碗橱里,丈夫什么时候要酒,手到擒来,喝完一瓶,再买一瓶补上。每次喝酒之前,姚以宾都要说上一套话:“凉酒伤肺,热酒伤肝,不喝伤心。喝呀!”吱地一声,下去半杯,他喝一口酒,吃一口菜,他的下酒菜是都一处的马连肉、全聚德的烤鸭、便宜坊的清酱口条。姚以宾的两个大拇指,上大挂抻的,快赶上食指长了,又红又肿,夹不住筷子,他只好用手抓烤鸭和口条,喝上五、六杯酒,看着像半截胡萝卜一样的大拇指,姚以宾就哭开了,哭得鼻涕一把,眼泪一把的,连哭带诉苦:

  “都是为了你,还有那两个小王八羔子,老子差点儿送了命!呜呜,呜……”

  胖老婆听了,先是用袖头抹眼泪,然后就陪着哭,泣不成声。

  姚以宾在家折腾了半个月,哭了三十回,扌周翻了六回桌子,后来再喝酒,他就不哭了,他开始唱,他唱的不是歌,也不是戏,谁也听不懂他唱的是什么。有时音儿高,有时音儿低,声儿低的时候,就像有病呻吟,声儿高的时候,简直是干嚎。

  姚以宾唱了六天,终于缓过了神儿来,他不再无缘无故地打哆嗦,晚上睡觉也不做噩梦了。第十六天早上,姚以宾照着挂在墙上的玻璃镜子,紧绷着嘴角,端详自己:额头多了一道皱纹,脸上的胡须有如乱草。再看自己的眼睛,镜子里的那双眼睛有些陌生:目光凌厉,布满血丝。他对着镜子冷笑一声,自言自语道:

  “老子不能老在家猫着,老子要杀回琉璃厂!”

  “老子死都死过一回了,还怕个鸟?”姚以宾又说。他找来剃刀,抹上肥皂,对着镜子刮脸,把脸刮得没有一根胡茬儿,然后擦洗干净,穿上酱紫色团鹤花缎大褂,戴上驼色呢子礼帽,末了儿,又戴上墨晶眼镜,走到头发胡同口上,叫了辆洋车,坐上,大喝一声:“东琉璃厂!”

  洋车在古韫斋门口停下,姚以宾给了车钱,径直走进店去。霍连生第一个看出他来,兴奋地大叫:“掌柜的,掌柜的回来了!”

  伙计们围上来,亲热地问寒问暖。姚以宾也不摘墨镜,一脸的乌云,用鼻子哼着。大家见掌柜的心里不痛快,再不敢多言多语。姚以宾坐在红木雕花圈椅上,问霍连生:

  “看到门口那个卖破烂的了吗?"

  “那人卖的都是新瓷器,没有什么好货。”霍连生回答。

  “我没问你这个,我问是谁让他在窗户底下卖的?”

  “没有谁呀,他自己蹲在那儿卖的。”

  “这门口成了破烂市儿了。”姚以宾怒气冲冲地说。

  过了一会儿,姚以宾忽然站起,对霍连生说:

  “你去,你去把他那一挑东西全砸了。”

  霍连生笑嘻嘻地,想说:“掌柜的您真会开玩笑。”看到姚以宾墨绿色的眼镜后面蹿着火苗,吓得他把话咽了回去。

  “你不去我去!”姚以宾说完就冲了出去。

  卖新货的黑瘦子把挑子放在路边,自己贴墙根儿坐在柳木扁担上,傻呵呵地看着街上往来的行人。他希望有人买他的瓶瓶罐罐,换几个钱,回家买棒子面。

  姚以宾冲到他面前,双手抱肩,居高临下地问:“你这一挑破烂儿,要多少钱!”

  黑瘦子以为来了买主,乐不可支,站起来回答:“我这瓷器论件卖,您要那一件?”

  “一挑全要。”姚以宾平静地说。

  黑瘦子乐了:“您全要好说,就给二十块吧!”

  姚以宾抢前一步,抓起左边筐里一个人头罐,高高举起,猛地向筐里砸去,只听夸嚓一声脆响,一筐壶碗几乎全被砸碎。黑瘦子像木雕一样,瓷在那里。姚以宾又到右边筐里,拿起一个帽筒,抡圆胳膊,狠狠砸在筐里,那一筐瓶子、罐子也大都被砸得稀碎。黑瘦子傻了,眼里含着泪水,嘴唇哆哆嗦嗦地指着姚以宾:“你这个人,你……”

  姚以宾从容不迫地掏出二十块大洋,扔在地上,大声地说:

  “记住,以后不许到这门口卖破烂儿!”

  姚以宾的举动,引得路上行人驻足观看,自家店铺的伙计和邻家店铺的伙计、学徒也都趴门窥视。除了多宝阁、古韫斋的人不敢言声外,瞧热闹的人都悄悄议论:

  “好家伙,火气真够大的!”

  “明摆着欺侮人。”

  “这人和土匪差不多!”

  “仗着有几个臭钱,烧的!”

  这件事儿激怒了一个人,那就是假行家贾美周,他刚和萨玉堂在正阳楼喝了酒,到琉璃厂转转。萨玉堂怕碰上萧敬之,自顾回东四十条了。假行家远远地看着气势汹汹的姚以宾,心想:你姓姚的不就是一个打小鼓儿的吗?这琉璃厂还没有你小子戳棍的份儿!想当年,我家老爷子给老佛爷当采买,那是什么身份?京城里的人谁敢不恭敬?这二年,你姓姚的有了那么几两银子,小人得势,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在大街上见面儿,还得我先和你打招呼,你算个什么东西!假行家越想越气,他往前走了几步,对黑瘦子大声地说:

  “你这个人,怎么这么不懂事儿?人家花钱,买了你的东西,你应该把筐里的东西,给他倒在铺子里!”

  围观的人,轰地一声笑了。笑声极大地刺激了姚以宾,他受不了在众人面前遭人耻笑。当时他正往店铺走,立即停住脚步,转过身来,冲着满脸通红的假行家大叫:

  “假行家,你是不是吃饱了撑的?”

  “你他妈才吃饱了撑的呢!欺侮一个吃亏挤咕尿的剥皮鬼,看你有多能耐?”

  “我能不能耐关你屁事,你算哪条河里的泥鳅?”

  “老子是琉璃厂的贾泥鳅!今天就来撅你的棍儿!”

  假行家说完,哈下腰去,端起破筐,哗啦一声,把一筐碎瓷倒在古韫斋的门口。卖呆的人们亢奋起来,不约而同地发出惊叫。

  姚以宾脸色变白了,他不及细想,抢上前去,要揪假行家的脖领子,大叫:“老子打扁了你个混蛋!”假行家也不言语,闪身躲过,运足力气,照着姚以宾的肚子就是一拳,把姚以宾打了个趔趄。姚以宾就势弯腰,从破筐里抓起一个瓷片,照着假行家的脸戳了过去,假行家没想到姚以宾会这么狠毒,当时就把脸吓黄了。

  在这紧急关头,他们两个人中间插进一个人来,这个人就是萧敬之。

  萧敬之一声不响,一手攥住姚以宾的腕子,一手抢下瓷片,扔在地上,连推带搡,把姚以宾弄进古韫斋,姚以宾的嘴里还在不住声地骂,不过骂声已经不像刚才那样冲了。假行家见萧敬之把姚以宾推进屋去,可来了精神,撒着欢地骂祖宗。萧敬之又从屋里返回来,去拉假行家。这边姚以宾又探出脑袋,指天画地地骂假行家。萧敬之急了,大喝一声:“霍连生,把你们掌柜的拽回屋去!”霍连生和几个伙计拽着胳膊,硬是把姚以宾拉到太师椅上,紧紧关上店门。

  这边假行家指着两筐碎瓷,对围观的人诉说姚以宾的罪状,萧敬之不由分说,将他拉到自己的韫古斋。外面的黑瘦子收拾了筐子,嘟嘟囔囔着走了,众多的闲人也逐渐散去。

  假行家平时和人打架,全是为自己的事儿,在晓市买东西戗人家行,和买主吵架,闲着多嘴,褒贬古玩,引得卖主发怒和他嚷嚷。真正为了打抱不平,和别人打架,这还是头一回,所以他觉得自己颇为光彩。

  萧敬之叫长生沏茶,请假行家坐下,耐心地对他劝解一番,不外是“低头不见抬头见,能谅解尽量谅解”,“动起手来,谁打坏了谁都不好”等等。假行家掰着手指头数姚以宾的混账事儿,萧敬之只是劝解,不说姚以宾一句坏话。

  开始进来时,假行家脸色煞白,骂了一通,又喝了两碗茶水,脸色渐渐缓了上来,头上也见了汗珠。他一想姚以宾拿着带尖的瓷片向他刺来的样子,心里就后怕,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心咕咚咕咚跳个不停。假行家端起茶杯,看着萧敬之圆圆的脸、厚厚的嘴唇、平静专注的目光,心想,还多亏眼前这个萧敬之,要不是他出来救驾,自己今天说不定就被姓姚的给毁了。

  此时此刻,贾美周的良心发现了,他心里不是滋味儿地想:我还真对不起萧掌柜,不应该设计坑他。萧敬之见假行家端着茶杯,睁着眼睛死盯着他,心想,真不知这人心里琢磨什么呢。

  从那以后,假行家对姚以宾怀恨在心,老是琢磨着怎么坑他一下,他知道,对姚以宾这样的小人,插钎设套不管用。这小子全指着卖货蒙人,就是偶尔卖上一两件真货,也是花小钱,捡漏拣来的。他绝不会像萧敬之那样,花上两万块买一套鼻烟壶。

  想了多少天,愣是没想出坑姚以宾的辙来,没有别的办法,最后只有指名儿道姓儿地骂他。假行家一天到晚尽在琉璃厂泡,除了陈紫峰的博文斋和姚以宾的古韫斋、多宝阁三个店不进,其余的店全进,进屋坐下就讲姚以宾的缺德事儿:

  “咱们就说说姚以宾这小子。他一个大字不识,还要冒充有学问,他是癞蛤蟆上厨房——愣充大麻子丫头!有一回,在宣武门,他吃着烧饼看城墙上贴的告示,有个睁眼瞎子看着告示问他:那是什么?他说:烧饼。那人指着告示说:我说的不是这个,是一点儿一点儿的。姚以宾说:那是芝麻。那人指指告示上的字:我说那黑的!姚以宾看着烧饼说:芝麻糊了!”听的人忍不住笑。

  假行家来了精神:“姚以宾开古玩店之前,是干什么的?是打小鼓儿的。打小鼓儿也没什么不好,凭力气、凭眼力、凭撞大运挣钱吃饭,可他偏要冒充阔佬儿。他家有一块肉皮,每天早晨吃完窝头,用肉皮把嘴蹭得油亮,然后上天桥,泡在茶馆里愣充茶腻子。有一天,姚以宾正在茶馆里三吹六哨:今天早上我在正阳楼吃的大螃蟹!正说着,他的儿子慌里慌张地跑来,大叫:爸爸,不好了!姚以宾问道:何事惊慌?他儿子说:你蹭嘴的肉皮被猫叼跑了!姚以宾急了,忙说:你妈怎么不去追呢?他儿子说:我妈的裤子不是叫你穿来了吗?”说得满屋子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你笑,还有更可笑的呢!我给你们说一说姚以宾逛窑子的事儿。那年,姚以宾不知怎么挣了俩土鳖钱,心血来潮去石头胡同逛窑子。他三下五除二办完事儿,躺在床上缓了缓劲儿,拉过女人要干二遍。女的伸过手来要钱,姚以宾说,进门时交了四块大洋。女的说:那钱让干一回,再干还要交钱,没钱你就颠人,少和我废话。姚以宾想啊,就这么一会儿,哄弄去老子四块大洋,真是有点冤大头。想赖着不走又不敢。只好离开那里。走到过道,趁人不备,偷了窑子一块闹表,哈腰解下脚带儿,把表吊在大裤裆里。说也真巧,不早不晚,正好走到门口,那块闹表铃铃地响了,被妓院里捞毛的抓住,扒了裤子,拉到大街上一顿饱打!”

  还没等他说完,人们就忍不住地笑,等他讲完了,有人笑得喷出了茶水,有人笑岔了气儿。一个掌柜的捂着肚子说:“我说行家,你糟贱人……你糟贱人,也不看看日子。”说完又笑。

  假行家一本正经地说:“我告诉你们,我贾某人说的可是实事,一点儿不打折扣,不信你们问姚以宾去!”

  姚以宾想去逛窑子。但是,他不想到皮条胡同去,他不想再找那个彩明了,他认为彩明有些俗不可耐,他要到鸳鸯楼。姚以宾知道,八大胡同妓院星罗棋布,独占鳌头的要属鸳鸯楼,鸳鸯楼有几个名妓,其中最负盛名的花魁就是随娇凤。他听说随娇凤色艺双全,不但长得漂亮,什么琴棋书画、歌舞弹唱,无所不精。随娇凤身价特高,她陪的人都是有身份的,尽是前清的贝勒、民国的总长、银行的经理、大商号的掌柜……总之,既要有钱,又要有势。一般没钱没势的,没有一个敢往她身上寻思。

  姚以宾就敢,他想:不就是钱吗?别人花多少,我姚某就花多少。

  从兵营的大牢里出来,姚以宾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大的变化就是在花钱上。从前的姚以宾,是一块大洋掰两半花的主儿,现在完全想开了,钱这东西,你有再多,都不能说是你的,只有花了才真正算你的。在兵营里被吊在大梁上,吊死过两回,假如一桶凉水浇不过来,什么都没有了,家里藏的银票,柜上的大洋、真假古董,一切的一切都是别人的了。也该着我姚以宾福大命大造化大,硬是从阎王爷的大堂里逃了出来。人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我下半辈子就应该是这么个活法: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该花钱就使劲儿花,别把银元当回事儿!眼下最要紧的是先把钱收回来。

  姚以宾跑了一趟山西,又在家养了半个月,前后一个半月,这么长时间,把两个店铺交给别人,恐怕钱、物上会有什么差错。和假行家打架的第二天早上,姚以宾先后看了两个铺子的流水,一篇儿一篇儿地看完账,卖得还不错,两个店铺,四十六天一共卖大洋三千六百块。姚以宾查看了银票、大洋,看到账款相符,也就把心放下了。外面还有一笔大钱必须取回来,那就是杨春华代收的一万二千大洋。于是,姚以宾就给杨春华打电话,要通了电话,正是杨春华接的。

  “您是杨掌柜吗?”

  “是啊,您是哪一位?”

  “琉璃厂的姚以宾。”

  “啊,您好!好久不见,我正想找您呢。”

  “我这就动身,到您柜上去。”

  “好,好,恭候光临。”

  姚以宾放下电话,叫伙计到火神庙大门口叫一辆洋车。若是在从前,从琉璃厂到前门,姚以宾都是步行,现在想开了,出门就坐车,一步不走。到了丽影照相馆,径直往经理室走。因为姚以宾戴着墨镜,大厅的伙计没有认出来,便将他拦住:

  “先生,照相请在外面等候。”

  “我不照相。”姚以宾摘下眼镜,对伙计一笑。

  伙计看出是姚以宾,忙笑着点头:“哎哟,是姚掌柜,好久不见,您发福了!杨经理在经理室呢。”

  杨春华正坐在沙发上喝咖啡,见姚以宾进来,忙站起来和他握手:“您养得又白又胖。”

  姚以宾说:“在家没事儿,真想您哪!”

  杨春华亲自给姚以宾沏茶。姚以宾接过茶杯,放在铁梨木小茶几上,心里琢磨着,怎么提起约翰逊的一万二千大洋的事。杨春华好像看透了他的心事,站起身来,走到红木的写字台后面,坐在牛皮面的转椅上,拉开写字台的抽屉,拿出一个信封,从信封里抽出一张银票,对着姚以宾一晃:

  “这是约翰逊先生给您的银票。”

  姚以宾忙站起来,紧走几步接过银票,看到上面的金额“一万二千元整”,脸上立即浮现出笑容。姚以宾从衣袋里拿出钱包,捏出一张银票递给杨春华:

  “这两千块,是大哥的一点心意,请杨老弟笑纳。”

  “您这是什么意思?”

  “如果没有您的介绍,我和约翰逊也不认识。”

  “当初不是说好了吗?我只管介绍,分文不取。”

  “那我就收起来了。”说完,将两张银票叠在一起,装进跟头褡裢,掖在裤腰带上。

  杨春华看他收拾好,说道:“您还欠我三十六块大洋得给我。”

  “什么?三十六块大洋?”

  “那天买大褂、礼帽和墨镜的钱。”杨春华笑着说。

  姚以宾一拍大腿:“哎哟喂!您要是不提,我愣是把这个茬儿给忘了。”

  姚以宾说着,掏出钱包,捏出一张银票,交给杨春华,杨春华接过一看,说:“谁要您一百块?”

  “一会儿到正阳楼,您付饭钱不就完了吗?”

  “好了,就这么着!”

  又聊了一会儿,两人走出照相馆,溜溜达达到正阳楼饭馆。过卖认识杨春华,热情地招呼,把二位让到楼上。姚以宾挑好的要了两个凉的、四个热的,六个下酒菜,要了一斤白酒。一口酒喝下去,杨春华的脸红到了脖子根,姚以宾则是越喝脸越白。

  一斤酒全喝光了,姚以宾大叫过卖:“再上一斤酒来!”

  杨春华说:“我是一口也不喝了。哎,我差一点儿忘了一件事儿,约翰逊先生让我告诉您,他还要石佛头,这次还要二十个。”

  姚以宾抻长脖子,大叫:“过卖,你给我拿个大杯来!”过卖答应着,立即送来一个大杯。姚以宾对杨春华说:“您告诉约翰逊先生,再要佛头可以,不过那个价钱不行了。”

  “多少钱一个?”

  “一个两千!”

  酒足饭饱之后,姚以宾急急回到家里,要将先后从约翰逊手中得到的两万大洋的银票以及柜上的积蓄,收藏起来。他将老婆孩子全轰出门去,先找来剪子,拆了自己的枕头,从荞麦皮里,摸出个破碎的纸包,拿出一张五千块的银票,加上带回来的,数了数,一共是六张,三万元整。

  他想在裤衩上缝个巴掌大的小兜,把银票掖进去,随身带着,这样就做到了财不外露,又能使财不离身,可以万无一失。可想想还是不对,对于不逛窑子的人来说可以是万无一失,逛窑子免不了脱得一丝不挂,让那些见钱眼开的裱子连锅端了,有苦都没处说去。还是放在家里最保险,但绝对不能让胖老婆知道,咱家傻娘们儿没心没肺,嘴大舌长,用不了三天准给你得啵出去。为了藏银票,姚以宾用了小半天时间,费尽周折。

  他把六张银票一块儿用纸包了,外面又用油纸卷成卷儿,放进一个破棉鞋壳儿里,外面又塞了一把破棉花。他把破棉鞋扔在堆杂物的小棚子里,低头想想又不放心,若是傻老婆看着破棉鞋不顺眼,一个大子儿卖给打小鼓儿的,那可就倒了大霉了。他急忙从破棉鞋里掏出油纸卷儿攥在手里,屋里屋外地乱转。

  这回姚以宾把方凳放在炕上,他蹬着方凳,在纸棚上捅了个窟窿,将油纸卷儿塞进去,想想还是不对,棚上耗子成群,银票喂了耗子可就更惨了,姚以宾伸手拿出纸包,跳下炕来,重新找地儿。最后,捧起装咸盐的黑釉罐,倒出大粒咸盐,放进油纸卷儿,又塞了一团烂棉花。插好门,拿了把铁锹,在屋旮旯挖土坑,挖了一气,足有一尺深,放进罐子,填土埋好踩实。看看还不放心,又从炕上拿下方凳来,放在墙旮旯。

  姚以宾掏出土耳其牌烟卷——自从出了大狱他专吸这路好烟——点着,眯缝着眼吸了一口,哈腰拿起铜脸盆,搁在方凳上,这才拉开门闩出去,回头锁上院门,到街上给胖老婆买盐罐子去了。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